CEAI2025-王耀南院士:AI的下一个浪潮是具身智能技术应用

王耀南院士:AI的下一个浪潮是具身智能技术应用当前,人类正迈向工业4.0智能化时代,机器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服务行业、智慧农业、国防安全等领域。而从第一台机器人诞生起,具身智能机器人就是国际公认的机器人技术集大成者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价值。
“具身智能机器人已成为继PC、手机、电动车之后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可形成万亿级蓝海市场。”在3月30日举办的2025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 2025)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表示,当前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仍需要科技和产业界勠力同心,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大发展。

当前,全球范围内具身智能发展势头正劲。在国外,多个国家相继出台人形机器人发展政策,该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演进。2024年,据文献统计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9亿美元,并预计在2025年至2030年间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45.5%至48.6%,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86.7亿美元。
在国内,为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我国各部门以及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多项人形机器人发展政策。据文献统计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1.58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近380亿元,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同时,自2022年以来,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金额近44亿元。
王耀南院士表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和下游的应用领域三个主要环节。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分布特点,从地域分布来看,人形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
从技术角度看,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就是像人一样与环境交互感知,自主规划、决策行动、自动控制执行任务的能力,总体技术架构包括大脑(AI)、小脑(控制)、肢体(行动)。例如,在肢体方面,我们团队研制的湘江时代R1-双足人形机器人,主要是分析人类骨骼结构特点,类骨盆仿生设计,具有高拟人度、高灵活性、高负载的优点。同时,“多模态大模型赋能机器人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有望颠覆传统机器人的开发范式。”王耀南院士表示,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开始研发基于大模型的多模态具身智能,AI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技术应用,如具身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车、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装备等等。
从应用角度看,专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广泛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和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例如我们团队将“5G工业互联网+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于高端制药领域,研制了网络化云边融合的制药机器人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实现制药过程的无菌化和无人化操作;研发的智能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实时力反馈控制和术中关键目标分割定位等关键功能,可帮助医生更清晰识别最佳下刀位置,并在动物手术中完成夹持、切割、缝合等各类手术操作。
面向未来,王耀南院士表示,AI大模型将成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感认知—规划学习决策—任务执行的自主控制系统核心,机器人能够通过对话理解人类意图,并能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人类反馈。当然,可适应多任务和多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 现在仍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和产业化落地的难题,需要大家—起共同努力通过进一步的科技创新解决,创造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本号所载内容均为原创、投稿、授权转载或网络公开资料搜集整理,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若所引用的图片、数据、文字等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侵权,烦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