끠
搜索
登录
注册
退出
首页
党建工作
党建要闻
研究会党建
学会集群党建
党支部制度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
山东省政策
其他省政策
行业法规
政策解读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院士说
研究报告
科技前沿
研究会动态
研究会新闻
分支机构简介
分支机构动态
科普专栏
科普活动
科学家故事
科普知识
领航大数据
培训通知
培训报名
培训缴费
培训课程
证书查询
会员中心
通知公告
会员风采
学术报告
品牌论坛
资源下载
关于研究会
研究会简介
学术委员会
研究会章程
领导集体
理事会/监事会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学习时报》刊发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文章:以改革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来源:
学习时报
以改革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林武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山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重大政治责任,一定牢记殷切嘱托,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以实际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以勇当排头兵的姿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深切勉励和殷切期望,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战略指引。必须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以排头兵的姿态奋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当好排头兵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改革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山东“继续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为我们深化改革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厚望饱含深情,信任就是重托。我们将坚定扛起千钧之责,始终保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改革创新增动力、挺膺担当勇争先,将“排头兵”打造成新征程上山东改革最显著的标识、最有力的指引。
当好排头兵是山东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所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山东建设现代化强省,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无论服务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还是塑强地方特色优势,都要靠改革创新。必须坚定不移以改革之“钥”解难题破藩篱、以创新之“力”应变局开新局,持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现代化强省建设走深走实。
当好排头兵是山东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近年来,山东省经济总量稳步提升,有力发挥了“挑大梁”作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问题。这困难、那困难,改革创新就不难。只要我们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动力活力,就一定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当好排头兵是山东创造改革开放新辉煌的必然要求。山东人自古就有敢闯新路的传统。回顾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山东始终勇立潮头,创造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改革经验做法。山东过去因改革创新铸就辉煌,未来也必将以改革创新再领风气之先。面对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只有把握好改革新特征新规律,在更深层次改革中勇争一流,在更高水平开放中拓展空间,在更宽领域创新中抢占先机,才能不断创造山东发展新辉煌。
以观念更新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并特别激励山东广大干部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观念一变天地宽。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正确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破和立、改革和开放、部署和落实等重大关系,以思想引领变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创新激发活力。
坚持更新观念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要注重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现实中,有些工作之所以不见起色,往往是因为囿于习惯、循规蹈矩。必须进一步开阔视野,打破传统观念束缚,跳出条条框框制约,紧跟形势变化,创造性开展工作。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涵盖各个领域,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集中攻坚,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做到哪里矛盾最突出、哪里疙瘩最难解,就把改革指向哪里,防止四面出击、分散用力。
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推进改革,要把规划的“最初一公里”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贯通起来,使确定的改革举措符合党中央要求、彰显山东特色,决不能关起门来搞改革、坐在办公室里抓创新。必须加强重点改革谋划,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挖掘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让基层的“好点子”转化为政策的“金果子”。
坚持大胆创新和稳扎稳打相统一。改革是一项开拓性事业,既需要大刀阔斧、一往无前的勇气,又要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智慧。现实中,面对阻碍前进的“绊脚石”“拦路虎”,没有一股“闯”的劲头、“创”的精神,改革就寸步难行。我们将引导各级各部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努力争第一、创唯一。同时,统筹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承受度,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以标志性改革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抓落实是改革制胜之道。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我们将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围绕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山东今年确定实施92项改革,逐一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确保按时序进度扎实推进。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重点推进10项改革任务。
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这是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依法厘清政企边界,科学稳妥做好资产和债务切割,坚决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分类推进市场化运作,根据融资平台及城投公司功能性质,通过不同方式推进业务整合、转型发展,稳妥推进企业优化整合。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改革,明确主责主业和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将收入重心转到市场化业务上来,提升自身造血和盈利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动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农商行改革重在“稳妥推进、分类实施”,压实各方责任,争取各类资源,分类分步推动改革,努力建设产权清晰、治理健全、资本充足、特色鲜明的现代中小商业银行系统。村镇银行改革重在“精简数量、优化布局”,按照“法人转分支”总体要求,综合运用母行吸收、收购兼并等模式,有序推动改革重组。城商行改革重在“完善内控、加强风控”,全面检视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制度机制,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深化能源转型改革。聚力建设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加快推进能源转型,确保今年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2000万千瓦。健全新能源供给体系,放宽新能源领域民间资本投资门槛,引导民营企业向新能源“进军”,积极参与项目投资建设,探索推进“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开发利用,加快抢占新赛道。健全新能源消纳体系,完善新型储能发展支持机制,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探索绿电产业园发展新模式,建设一些省级零碳园区,争创国家级零碳园区。健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体系,稳步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比重,合理发展天然气等低碳能源,大力发展核能、风能、光能等零碳能源。创新化工、钢铁、电解铝等高碳行业发展路径,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切实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化重组整合,开展省属企业同类、同业务重组,启动实施新一轮专业化整合,对业务相近、产业链上下游等子公司进行整合,优化生态、减少“内卷”。完善内控体系,突出抓好财务、采购、投资、担保等制度优化提升和规范执行,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机制。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加强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完善项目后评价机制,提高境外投资决策、组织、控制、监督的有效性。健全企业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省属国企履行战略使命评价机制,建立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做强做优做大。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紧扣“三位一体”推进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工作推进一体谋划,完善教育、科技、人才和制造业四方轮值、协同会商等机制,探索相关领域议事协调机构会议联合召开,对跨领域重点任务、重要事项、重大问题进行总体谋划和统筹协调。资源要素一体配置,探索教育资金、科技资金和人才引育资金等同向分配机制,创新“校聘企用”人才共引共用模式,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双向兼职交流。创新主体一体融通,健全政产学研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建设一批“四链”深度融合载体和服务平台,消除创新“孤岛现象”。政策保障一体发力,建立多方政策一体协同机制,持续深化项目评审监督、人才评价等改革,推动泰山等人才工程与重大科技项目同向发力,加快形成共融共生的创新生态。
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以改革创新破题开路,加快济南、青岛“双圈”协同联动,构建圈内同城发展、“双圈”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建立协同联动“共推”机制,健全省级组织领导机制,编制“双圈”协同联动实施方案,在财政金融、用地保障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建立科创资源“共享”机制,高水平建设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健全跨区域人才一体化评价等政策,支持“双圈”协同建设技术交易市场,争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产业体系“共建”机制,制定产业协同发展引导目录,遴选培育一批跨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引导重大项目集中布局、重点企业协作配套、重点园区协同发展。建立基础设施“共联”机制,支持济南、青岛机场协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深化济青高铁“公交化”运行,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效。高水平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携手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
深化城乡融合机制改革。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创新体制机制,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创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就业、教育、医疗等资源配置,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创新推进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以鲁西南片区等为重点,健全产业向潜力地区梯度有序转移协作、资金多元投入保障等机制,完善强县产业帮扶弱县政策,提升县城产业支撑能力和功能品质。创新推进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完善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政策体系,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深化制度型开放改革。深入贯彻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加强与日韩深度合作,拓展与东盟、中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持续提升上合示范区发展能级和影响力,办好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等,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深化探索,努力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在高水平贸易自由制度上加力创新,深化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优化货物通关流程,加密公共海外仓布局,推进外贸进出口稳量提质。在高水平投资便利制度上加力创新,完善投资促进、市场准入等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在高水平数据流动制度上加力创新,加强出境数据分类指导,创新数字应用模式,鼓励企业采取共享开放等方式流通数据。在高标准“边境后”管理制度上加力创新,聚焦知识产权保护、人员临时入境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制度创新,更好应对国际经贸规则新变化。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争创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加速要素市场化进程,实现要素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推动土地要素高效协同,完善土地管理机制,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最大限度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推动资本要素多元供给,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耐心资本,优化提升政府性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引导更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集。推动技术要素加快转化,加快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首批区域节点建设,创新山东科技大市场运营机制,畅通技术交易全链条服务。推动数据要素创新利用,积极推进公共数据汇聚治理、授权运营,打造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聚焦企业服务全流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变追求“政策洼地”为打造“改革高地”。聚焦市场准入,开展公平竞争政策集成改革,实施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坚决破除各类“土门槛”“土政策”。聚焦审批服务,探索推动环评、排污等许可综合并联审批,持续压减审批时限,优化联合验收流程,推广工业项目“建成即使用”模式。聚焦监管检查,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推广“无感监管”等模式,制定统一的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检查。聚焦政策兑现,拓展“鲁惠通”平台功能,完善“政策找人”机制,推动实现“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建立清理拖欠民企账款长效机制,稳定企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以科学方法指导和推动改革创新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系统布局、谋定而动”。我们将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统筹谋划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着力提升能力本领,推动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协同促进、相得益彰。
深入扎实开展调研。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加强重大改革调研论证,既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也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切实摸清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深层次关键性改革,更大力度深入一线摸透实情,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提升改革举措针对性。
精准精细制定方案。进一步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充分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增强改革方案的科学性。精准设定目标,既体现改革的突破性、前瞻性、引领性,又充分考量现实条件和资源限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畅通的改革方案反馈机制,加强改革方案一致性评估,防止“合成谬误”。
稳妥有序推进实施。充分考虑各方面利益诉求,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对看得清、拿得准的事项,加大力度、加快节奏推进实施;对跨领域跨部门、某一单位难以牵头落实的改革举措,提级推进、协同配合,形成改革合力。健全风险研判、协同防控机制,及时校正偏差,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切实有效促进发展。更加突出目标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破解制约提振消费、扩大投资、稳定外贸的卡点堵点,营造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环境,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完善改革评价机制,不搞“为改而改、与发展无关”的花架子,不搞“沙滩流水不到头”的半拉子,以高质量发展实绩检验改革成效。
免责声明:
本号所载内容均为原创、投稿、授权转载或网络公开资料搜集整理,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若所引用的图片、数据、文字等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侵权,烦请及时联系删除。
首页
ꄲ
政策法规
ꄲ
山东省政策
ꄲ
《学习时报》刊发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文章:以改革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ꄴ
前一个:
无
ꄲ
后一个:
无
创建时间:
2025-04-22
09:05
浏览量:
0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