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在行动——AI检测创新应用及产业协同创新

 
 
 
 
 
 
 

 

        为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山东省科协开展了创新驱动发展行动,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积极承接相关项目。自2023年以来,研究会扎根聊城金属管材和汽车与零部件产业,与聊城市科协、聊城金属新材料协会及相关区县一起,搜集企业技术需求,联络专家学者,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5月30日,研究会邀请专家,在党支部书记、秘书长李敬带领下,与聊城市科协、聊城市金属材料学会、聊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深入万发、新申昊、大金、千丰等公司,就人工智能视觉检测在金属管材产业的创新应用及产业协同创新进行实地调研和探讨。

        前期调研中发现,全国钢管年产能达1.2亿吨,聊城无缝钢管产能超700万吨,但多数民营企业缺乏专业检测设备,传统人工检测效率低、成本高。

       专家团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了实地调研,详细询问、现场感知金属管材的材质、口径、温度、生产节拍及现有人工和自动检测方法,初步提出基于AI视觉检测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可精准识别管材形状偏差、表面夹杂裂纹等问题,并通过算法优化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

     “视觉检测需结合管材规格、材质及检测场景定制方案。”刘博士介绍,例如圆形钢管生产过程中,需采用弧度检测技术,兼顾里外全检与安装适配性;表面缺陷检测则需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积累大量问题样本提升算法精度。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其中两家公司可以互为上下游企业,舍远就近预计每吨可提升产业链利润500元,创新驱动发展项目推动产业链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

       调研期间,相关企业反映金属管材需要大量检测,但检测设备成本高、专业检测技术人员稀缺且待遇要求高,金属管材产业大多是中小微企业,购置设备和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困难的现实问题。就人员配置、成本核算及检测流程优化达成共识。研究会与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金属管材产业共享检测实验室”构想,并商定继续深入调研,整合高校、企业资源,以确定设备共享、分摊研发成本,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检测服务,探索可持续共享经济模式,推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升级。

       “这只是研究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次活动,其实研究会已经通过创驱帮助企业提升了冷拔工艺、解决了酸洗难题、引进了新的产品、推广了国际市场,近期研究会还将组织相关专家赴聊城代表性企业考察,组织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相关案例。”李敬说,“经过几年的服务,研究会已经在聊城建立了研究会专家服务站,并与正聊城市科协等相关单位一起,建立更加完善的协同创新体系”。

 

 
 
 
 
 
 

 

 

 

 

首页    研究会动态    研究会新闻    创新驱动发展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在行动——AI检测创新应用及产业协同创新
创建时间:2025-06-25 16:5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