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低空经济发展报告(2024-2025)》正式发布

来源:制造前沿
2月28日,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在北京发布《低空经济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法律法规的完善、技术创新的突破,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夯实,低空经济的产业格局正加速构建,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各级人民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纷纷投身于这一新兴领域,共同推动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这份报告真的极具含金量,每个图表都值得仔细研读!

《报告》围绕2024年低空经济的主要发展动态,从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管理改革、地方布局、技术创新、设施建设、场景创新、风险监管、央地合作、金融支持及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全面总结了2024年低空经济的十大发展态势。
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有42家eVTOL整机制造企业,各地共出台低空经济直接相关政策文件共225部,其中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类文件139部,发展规划、地方条例类31部,扶持政策类55部。(该统计数据仅包含副省级以上城市下辖区,大部分区县级未统计)。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已形成三种主要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一种是以上海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驱动模式;一种是以合肥为代表的场景创新驱动模式;另一种则是以深圳为代表的管理改革驱动模式。
同时,《报告》对2025年低空经济发展进行展望,从政策规划、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产业融合、人才建设及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探讨低空经济发展趋势。
《报告》针对2025年低空经济发展,提出八大判断:一是国家政策即将出台,发展路线有望明晰;二是规划协同逐步优化,重点任务有序落地;三是核心技术持续演进,适航能力不断提升;四是基础设施布局加速,保障体系逐渐健全;五是数据要素不断拓展,智能网联成为共识;六是产业融合纵深发展,场景应用趋于多元;七是人才建设持续夯实,创新驱动逐步增强;八是国际合作逐渐深化,发展空间日渐拓展。
《报告》由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组织编写,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民航局原局长李家祥,原副局长董志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向锦武、刘大响、邬江兴、陈军和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敖万忠的亲切指导,得到了专家顾问、会员企业的大力支持。
《报告》于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主办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报告会”上正式发布。中国工程院陈志杰院士、向锦武院士、邬贺铨院士、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董志毅、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敖万忠主任、中国信息协会王金平会长共同发布了本报告。






















































































































免责声明:本号所载内容均为原创、投稿、授权转载或网络公开资料搜集整理,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若所引用的图片、数据、文字等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侵权,烦请及时联系删除。